您好!欢迎来到埇桥文明网 {{nowTime}}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-3707607   举报邮箱yongqiaonews@163.com
  1.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  2. 埇桥好人
  3. 助人为乐好人王淑军

助人为乐好人王淑军

编辑日期:2022-06-02 10:59:10  作者:

 人物简介:王淑军,女,62岁,宿州市埇桥区沱河街道春光社区矿建医院小区居民。

  事迹简介:21年来,累计捐献全血12000余毫升,献血小板60个治疗量,合计献血24000余毫升,用相当于身体总血量近6倍的无偿献血行为,论释了一位普通群众对社会、对他人的大仁大爱。先后荣获2008-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、2016-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、宿州市首届无偿献血先进个人、宿州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。

  正文:

  善行始于偶然

  对于王淑军来说,1999年注定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。这一年夏天,王淑军经过文化广场的时候,她看到一辆采血车停在那里,不时有人上车献血。采血车上张贴一则关于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,看着患者那渴望生命的眼睛,她萌发了献血的念头:咱也献个血,做点贡献。从那时起,只要看到有献血车,她就去献血。伸出胳膊,撸起袖子,王淑军眼瞅着针管扎进了血管,鲜红的血液被抽了出来,就感觉头蒙蒙的,并且直冒汗。事后,工作人员告诉王淑军,她有点晕血。但拿着献血证,王淑军颇感自豪。打那以后,王淑军每年都坚持献两次血。

  21年的坚持

  2006年,王淑军正在上班,忽然手机响了起来:“王淑军吗?这边出了重大交通事故,需要大量血液,你有时间吗?”

  “行,没问题!”王淑军回应道。过了一会,那边派来接人的车到了。王淑军毫不犹豫地登车献了血。

  无论走到哪里,王淑军都把献血当做自己的分内事来做。对她而言,这就是一份荣耀。王淑军在矿建总院看车棚,丈夫在门岗当门卫,夫妻俩吃住都在医院门卫室,但是王淑军有一箱“宝贝”--十几本献血证。

  “2012年我已经开始献血小板了,一个月能献两回,但一年最多不超过12次。”王淑军是在献血的时候,看到捐献血小板的宣传,就又动了心思。她说:“献血小板就是耗时长些,一般要1个多小时,整个过程就是采血—离心—提取回输的循环,直到采集够足够的血小板。”

  有一年秋天的傍晚,王淑军正在家里忙活着。市中心血站打来电话——一位患者要动手术,急需血小板。王淑军二话没说,拦了一辆出租车,直奔市中心血站而去。

  王淑军曾向工作人员打听过,“我还能献点啥?”当得知有不少白血病患者需要配型成功的骨髓时,王淑军进行了抽血化验等,并登记在案,等待配型成功救助病患。因此,她获得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颁发的荣誉证书。

  坚持献血到60岁

  王淑军以前身体状况不是很好。丈夫开始时并不支持她献血,亲戚邻居们也都不赞成。但王淑军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,而是积极地向他们宣讲献血的意义。如今,在她的带领下,她的孩子、姐姐、姐夫、外甥及周围的好几十个亲戚朋友同事也都加人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。

  想到自己的鲜血为一个个不曾谋面的人带去希望、照亮他们的生命,更坚定了王淑军义务献血的决心。从1999年到2020年,王淑军累计捐献全血12000余毫升,献血小板60个治疗量,合计献血24000余毫升,相当于1个人总血量的6倍。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生命。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无偿献血,也让王淑军对无偿献血这项事业有了新的认识。王淑军说,她还打算以后捐赠遗体,供专家做医学研究。

  这就是王淑军,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,在生活中做着高尚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