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老爱亲——陈秀武
编辑日期:2017-06-02 10:09:00 作者:埇桥区文明办 来源:埇桥区文明办
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”郑玄笺:“人之恩亲,无如兄弟之最厚。”
“小亥啊,给你大哥送晚饭?继刚有福,身体渐好,能坐轮椅,又吃得胖胖的。”4月18日下午5点,88岁的王天荣走出自家院落,在埇桥区蕲县镇白陈村陈圩新村一条南北路旁坐下,拉起家常。
“你干脆把这条路买下来,反正一天至少要走6趟呢。”王天荣笑着说。一位身穿衬衫的老者走在这条路上,右手拎着黄色饭盒,身材不高,跨着大步。他正是王天荣口中的“小亥”。“小亥”是陈秀武的小名,陈秀武今年70岁,但论辈分,陈秀武称王天荣奶奶。
“俺奶,这话不假,昨儿下雨,我送饭的时候数着呢,从我家到俺大哥住的那间屋子,总共380步。”陈秀武一边搭话,一边向北走,2分钟后,来到陈继刚的住处。
80岁的陈继刚住在村北头一间五保户村级扶贫房内,十余平米的房间,摆放着两张床,一张用来就寝,一张用来弟弟看护。
“我这两天身体状况不错,只是有些喘,老毛病,不碍事。你就别住这儿了,回家多陪陪弟妹和儿孙们。”陈继刚用粗糙的手掌支撑着床板,用尽上肢力气,挪动身体,坐到轮椅上。陈继刚打开陈秀武带来的饭盒,里面盛着热气腾腾的手擀面和一个诱人的荷包蛋。
看着大哥吃完晚饭,陈秀武开心之余,又添几分自豪。毕竟,大哥瘫痪8年,他将照看兄长视为一项事业。如今,事业有成,回想起来,一路艰辛。
1950年,因个人原因,陈继刚离婚,前妻改嫁新疆,未留子嗣。此后,陈继刚与其父母生活,照料父母,再未娶妻。2000年,父母去世,他土地包产到户,分家单过,靠2亩地过活。多年来,繁重的农活拖垮了陈继刚的身心,患上腿疾,无法种田,逐渐无法行走,腰部以下没有知觉,最后瘫痪卧床。
2009年开始,陈秀武主动承担起照顾大哥的任务,将哥哥送进蕲县镇敬老院,亲自照顾。患病初期,陈继刚大小便不能自理。陈秀武每天为哥哥擦拭,空闲时间,帮哥哥进行康复锻炼。2010年,陈秀武从刘圩中学退休。随后,他把敬老院当成第二个家。两家相距14里路,他常骑自行车往返,车子骑坏了数辆。
“你也有家庭,还要照顾我,我站不起来,是个累赘,还不如早点死了好。”陈继刚性格刚烈,重情重义,他体谅弟弟困难,多次产生轻生念头。为给哥哥打气,陈秀武请来救兵。“你弟弟照顾你,这几年,照顾得咋样?”蕲县镇敬老院院长马乡民问。“好!没二话说!”陈继刚的回答斩钉截铁。“既然这么好,你更要好好配合,早些坐上轮椅,争取生活自理,这样才不伤你弟弟的心。”听到马乡民这话,陈继刚点了点头。“俺哥,你不要多想,我活着,就要你活着!不离不弃!”陈秀武抱住陈继刚,坚强的他竟流下两行泪。
悉心照料,终显成效。2016年,陈秀武经马乡民同意,把大哥安顿在村北头扶贫房,又将门前的小路修葺完备,道路的宽度能容下大哥的轮椅,屋内安装电机取水,干净整洁。
照看大哥多年,陈秀武总结出四字真谛——情、树、传、保。所谓情,指兄弟情;所谓树,指树尊老怜弱村民新风尚;所谓传,指传礼仪美德;所谓保,指保住人生信条。陈秀武践行四字真谛,用行动感染身边人,尤其是他的家人。
“爸,大爷吃好饭,您也快把饭吃了,我给您盛好了。”陈秀武若有事,儿媳刘云便给陈继刚按时送饭,有时还会带上陈秀武的重孙陈尚和陈夏,让两个孩子从小懂得孝顺长辈。
陈秀武的妻子袁化玲是位“贤内助”,对丈夫,她没有怨言,反而很支持。“长兄如父,这话我懂,大哥为我们大家庭操劳一生,积劳成疾,咱不能让他晚年过得孤独。”袁化玲说,看着丈夫来回走着380步,心中温暖、踏实。(拂晓新闻网--皖北晨报 俞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