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业奉献——胡振球
编辑日期:2017-07-14 10:14:00 作者:埇桥区文明办 来源:埇桥区文明办
胡振球,男,1985年1月8日出生,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碾盘村人 ,大专文化程度,现任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、技师。
事迹简介:
胡振球在近10年内共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,技术攻关10多项,共获得发明专利14项,研发的纯吸式道路吸尘车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;发明首创了一种卸料抑尘装置技术,首次提出了卸料抑尘理念,并用了简便的结构实现了这种理念,彻底解决了二次扬尘问题。
正文:
“以前不管多努力,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。现在,我们同样能在城里找到立足点。”回望过去八年在申城的打工生活,新当选的全国劳模、上海市“十大工人发明家”、宿州农民工小伙胡振球感慨良多,八年来,变的不只是工作待遇和生活环境,更重要的是农民工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和认可。
午休时缠着师傅讲解图纸
出生于1985年的胡振球,中学毕业后,像许多同乡一样,离开安徽宿州老家,跟着亲戚来到扬州打工。到了城里才发现,在很多人眼里,农民工只能干体力活,很难找到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。2007年,他被招聘进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。初来乍到的他,是一个连图纸都不会看的毛头小伙。他的经验是坚持不断学,首先参加了闵行区总工会组织的EBA培训班,接着又报考了学制两年半的工商管理大专班,不断将书本上学来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去。看不懂图纸,午休时他就常常缠着师傅求教,一遍不行就两遍、三遍,甚至更多,直到完全看懂、理解透彻为止。除了向师傅和同事请教,他还是公司图书室的常客;回到家中,他也是稍有空闲就拼命“啃书”。面对枯燥的技术类书籍,他强迫自己做读书笔记,将书中的重点、要点摘录下来,日积月累,已记了满满的两大本笔记本。
“五小活动”带来的转机
但那时的胡振球“还没有技术创新的念头”。2009年,公司工会开展了以“小发明、小改造、小革新、小设计、小建议”为内容的“五小”合理化建议及评优活动。就是鼓励大家进行技术改革,所耗费的材料全部由公司买单。胡振球和另外三名同事一起进行“吸尘车厢体底架工装”的技术革新。当时生产的吸尘车不同于一般的清扫城市的垃圾车,主要用于码头、工厂吸粉尘。那时,他的想法是要对吸尘车的吸尘口进行技术改进(因当时的设计存在缺陷,市场上价格卖不高)。其间,胡振球和大家进行了一个又一个实验,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,一度想过放弃,但公司却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。一天下班途中,胡振球无意间看见垃圾吸尘车停在路边,“当时我就想,虽然我们的吸尘车和此类车有着明显不同,但会不会有可借鉴之处?”他情不自禁地凑上去研究起吸尘车的底架吸盘来,观察中一下子来了灵感,于是,他急忙冲回厂里……很快“吸尘车厢体底架工装”的革新技术试验成功了。此项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吸尘车的工作效率,也直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收益。
“火线”改良吸尘车工艺
2013年4月,辽宁盘锦经济开发区向神舟公司订购了两台纯吸式吸尘车。对方员工在接受培训时发现,虽然路面大部分砂石已吸净,但总有一部分遗留粉尘。为此,对方公司坚决不同意签收,要退货。神舟公司当即派胡振球火速赶往盘锦。一到现场,顾不上旅途劳累,他立即开始查找路面遗留粉尘的原因,结论很快出来:这里是正在紧张施工的新建开发区,公路上来往运输的车辆抛撒的砂石和粉尘太厚,按正常路面垃圾量设计的吸尘车很难吸净大量抛撒的砂石。
随后一连几天,胡振球起早摸黑,借来一些常规工具,使出了电焊、钣金、钳工等“十八般武艺”,对吸尘装置的主吸口和副吸口进行改造,仍不管用。后来他就在车后观察,终于找出了原因。针对问题,他将主吸口加长,副吸口的角度倾斜,使副吸口能和主吸口重叠吻合,内部再加装导流板,增加进风量,终于将吸尘口改装完成。经当地试车测验,这一次可以吸净了。起初不愿签收的那位负责人当场拍板,两台车照单全收,还说要在其他路段引进这种车。
不断用知识激发创新活力
近五年来,胡振球共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,技术攻关10多项,获得发明专利7项。他改进的“吸尘车整车预装工装”,使每台车装配工时从原来的三天减少至一天,装配合格率达98%以上,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还减轻了劳动强度,同时也直接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。按照每台车节省成本2800元计算,一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。他研发的清扫车吸尘口避让装置发明专利,在2012年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。
洒下汗水,也收获一路芬芳。
2011年12月获上海市“农民工先进个人”;
2013年5月获上海市“十大工人发明家”;
2014年4月获上海市“五·一”劳动奖章;
2015年4月获“2010-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”;
2015年3月获上海市“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”;
2015年4月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;
2016年5月获“全国青年岗位能手”;
2016年10月获首批“上海工匠”;
2016年12月获上海市“技师创新工作室”称号;
2016年11月上海市科技进步奖“三等奖”;
2017年5月获上海首届国际发明创新展“金奖”。
勤学善思勇争先,努力当个好工人,如今胡振球虽然挑起领导的担子,但他还是坚持“创新是企业活力所在”的理念,仍然心系生产,走革新创造之路,力争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革新创造提高效率、提高质量、提高效益,为社会多做贡献,为家乡争光。(宿州市埇桥区文明办 梁西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