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人为乐——汪凤英
编辑日期:2017-07-19 10:16:00 作者:埇桥区文明办 来源:埇桥区文明办
人物简介:

汪凤英,女,1931年9月出生,是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桃北村小陈庄村村民。
事迹简介:
86岁高龄的汪凤英,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。因不忍心看见被狠心父母抛弃的孩子孤独死去,她一生先后收养了4名弃婴。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,她没有丝毫的怨言,“和挽救一个生命比较起来,一切的辛劳都觉得值了”老人说。如今,这四名弃婴中最大的已经五十多岁,最小的如今已经年满18岁。
正文:
进了汪凤英家,你会看见她饱经沧桑质朴的脸上写满了慈爱。此时,汪凤英老人正坐在床前,用手给这个叫蒙恩的男孩按摩,画面美丽而幸福。蒙恩是汪凤英的养子,这个男孩整天被收拾得干净利落,让人很难以想象他是一名弃婴。在当地,人们都称汪凤英为“世上最好的妈妈”。
1967年,36岁的汪凤英碰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弃婴。那是一个初生儿,脚有严重残疾,当她看到路边这个无助的生命时,她想:我不收养她,她就可能活不了。善良的天性促使她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孩子抱回家,并给孩子起了个美丽的名字——小云。当时,她家里已有自己亲生的三个孩子,生活相当困难。这个孩子的到来,一家6口天天只喝面糊糊、吃自己腌的咸菜,日子过得很清苦。汪凤英对小云百般呵护,在她的精心喂养下,一个月就长了5斤。看到女儿的小脸逐渐红润起来,她非常欣慰。从此,她家里时常传出婴儿和夫妻俩开心的笑声,有了这个可爱的小生命,夫妻俩干活更有奔头了,细心呵护着孩子的每一天。时光荏苒,如今,仍然不能正常行走的小云现已成家立业,儿孙满堂。
生活总会出有其不意的磨难,40岁那年,汪凤英的丈夫不幸去世。
1992年,路边的一名残疾弃婴又引起了汪凤英的注意。此时,她已年过花甲,仍是那个“我不收养她,她就可能活不了”的想法,让她又一次毅然决然地把这个初生小女孩抱回了家。“我本来有儿女,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了,我反正就一个人家里面很孤单,带回来的孩子给我带来了快乐,我就觉得不孤单了。”她对这个孩子疼爱有加,视若己出。虽然经济并不宽裕,但她买来村里最贵的香香饼干,一勺一勺地将这个只有2.3公斤重的女婴养活了。渐渐地,汪凤英的大爱,已在她亲生孩子的身上得到延续。她的大女儿主动提出要抚养这个小女孩,如今这个弃婴也已长大嫁人,但她永远感谢外婆把她抱回了家。

2009年前,汪凤英又在路边碰到一名残疾弃儿,这时的汪凤英已近古稀之年,那个“我不收养他,他就可能活不了”的坚定信念让老人毫不犹豫地把这个残疾男孩抱回了家,精心照顾。这就是开篇那个不能自理、严重智障的男孩蒙恩。
2012年前,汪凤英再一次碰到一个被遗弃的残疾女婴,那个“我不收养她,她就可能活不了”的坚定信念再次促使老人把小女孩抱回了家。后来,有个村民被汪凤英的善心所感动,在老人领养一个多月后,把女孩领回自己家抚养。18年来,这名叫蒙恩的男孩一直没自理能力,老人硬是一口口地喂了18年。没钱为蒙恩治疗疾病,汪凤英就每天给这个孩子推拿,按摩各个穴位。慢慢地,在毫无保留的母爱的作用下,奇迹就是发生了,如今,蒙恩的手能伸展开了。

谈起往事,汪凤英老人说:“在收养第一个孩子时就有好多人来劝我,怕孩子养不活,养活了也是个累赘。可是,我不收养她,她就可能活不了。”就是这个朴实的想法让她面对一个又一个弃婴时,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。

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,汪凤英舍不得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,却省吃俭用给四名弃婴买下最好的衣服和食物,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。她50年一腔爱心演绎跨越血缘的伟大母爱,给了四个残疾弃婴宝贵的生命和母亲般温暖的怀抱,呵护了他们幼小的心灵,用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这种超越血缘关系的母爱感染着每一个人,让全社会为之感动。
谈起她的事迹,当地人纷纷点赞,熟悉汪凤英的村民说:“虽然这几个是在外面捡回来的孩子,但是汪凤英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,让他们健康成长,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,值得大力弘扬!”(宿州市埇桥区文明办 喻雅洁)